古代成语

各得其宜

gè dé qí yí

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。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圣王在上,图德而定次,量能而授官,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。”

标枝野鹿

biāo zhī yě lù

标枝,树梢之枝,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;野鹿,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。后指太古时代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天地》:“至治之世,不尚贤,不使能,上如标枝,民如野鹿。”

峰回路转

fēng huí lù zhuǎn

峰峦重叠环绕,山路蜿蜒曲折。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三九·醉翁亭记》:“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让泉也。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

叠见杂出

dié xiàn zá chū

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刘茞传》:“今民穷财殚,府藏虚罄,水旱盗贼,星象草木之变叠见杂出。”

丰神绰约

fēng shén chuò yuē

绰约: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。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那回观看的,何止挨山塞海,内中有两个女子,双鬟高髻,并肩而立。丰神绰约,宛然若并蒂芙蓉。”

隔壁听话

gé bì tīng huà

指大言无实,空有声调,难鲸揽验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唐顺之《答王遵岩书》:“盖非特文章气节平生所劼力而事者,既于真性不切及所闻于经书师友与意见之所窥测,而自以为道者,亦竟如隔壁听话,全无交涉。”

葑菲之采

fēng fēi zhī cǎi

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。原比喻夫妻相处,应发德为重,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。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。”

隔壁撺椽

gé bì cuān chuán

比喻办不到的、不自量力的事情。同“隔屋撺椽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雍煕乐府·点绛唇·妓者嗟怨》:“隔壁撺椽没忖量,更那堪不大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