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辨若悬河

biàn ruò xuán hé

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吾见一人焉,辨若悬河,藻若春工;含吐邹枚,方驾陆谢。”

吊死问生

diào sǐ wèn shēng

吊:吊祭;问:问候,慰问。吊祭死者,慰问活人

成语出处
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甘苦。”

分文不受

fēn wén bù shòu

分: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;文:指制钱的最小单位。一个钱也不接受。比喻不计报酬

成语出处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3回:“供了素斋,又具白银一两为谢。三藏分文不受。”

分一杯羹

fēn yī bēi gēng

羹:肉汁。分给我一杯肉汁。指分享利益。 >> 分一杯羹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则幸分我一杯羹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辨如悬河

biàn rú xuán hé

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
成语出处

金·王若虚《后序》:“故士有读书万卷,辨如悬河,而不免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。”

奋臂大呼

fèn bì dà hū

用力地挥舞手臂,情绪激昂地高声呼喊。 >> 奋臂大呼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,奋臂大呼。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
纷纷穰穰

fēn fēn rǎng rǎng

纷纷:众多;穰穰:纷乱的样子。形容众多而杂乱的样子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7回:“孔明端坐于帐上,只见蛮兵纷纷穰穰,解到无数。”

隔靴抓痒

gé xuē zhuā yǎng

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,不贴切,没有抓住要点。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。同“隔靴搔痒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续景德传灯录·安德子胜禅师》:“若也扬眉瞬目,又是鬼弄精魂,更或拈拂敲床,大似隔靴抓痒。”

变贪厉薄

biǎn tān lì bó

指改变、劝勉贪图财利、行为轻薄的人使之廉洁忠厚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圣人百世之师也,伯夷、柳下惠是也。”宋·孙奭疏:“此章言伯夷、柳下惠变贪厉薄,千载闻之,犹有感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