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高下在心

gāo xià zài xīn

高下:比喻伸和屈。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,采取适当办法。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。 >> 高下在心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天方授楚,未可与争,虽晋之强,能违天乎?谚曰:高下在心。”

愤愤不平

fèn fèn bù píng

成语正音

愤,不能读作“pēn”。

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
笔头生花

bǐ tóu shēng huā

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。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。 >> 笔头生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
高枕无忧

gāo zhěn wú yōu

垫高枕头睡觉,无忧无虑。比喻思想麻痹,丧失警惕。 >> 高枕无忧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,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

焚林而猎

fén lín ér liè

焚烧树木林,猎取禽兽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,不作长久打算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焚林而田,偷取多兽,后必无兽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故先王之法……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。”

高屋建瓴

gāo wū jiàn líng

建:倒水,泼水;瓴:盛水的瓶子。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。比喻居高临下,不可阻遏。 >> 高屋建瓴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地势便利,其以下兵于诸侯,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”

愤不欲生

fèn bù yù shēng

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。形容极度气愤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史可法《史忠正公集·四·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》:“余闻报淮上,悲愤不欲生。”

高枕而卧

gāo zhěn ér wò

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。形容无忧无虑。平安无事。 >> 高枕而卧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;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