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詹詹炎炎

zhān zhān yán yán

形容喋喋不休之状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言炎炎,小言詹詹。”成玄英疏:“炎炎,猛烈也;詹詹,词费也。”

折本买卖

shé běn mǎi mài

折:亏损。亏损的生意。泛指吃亏的事

成语出处

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一折:“稍似间有些钱,抵死里无多债,权做这场折本买卖。”

昭昭之明

zhāo zhāo zhī míng

昭昭:光明,明亮。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

成语出处
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是故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。”

毡上拖毛

zhān shàng tuō máo

氈为毛制,在氈上拖毛,则涩滞难行。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。

成语出处

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着你去呵,似弩箭离弦,叫你回来呵,便似毡上拖毛。程婴,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!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三折:“鲁智深窟里拔蛇……宋公明似毡上拖毛。”

昭然在目

zhāo rán zài mù

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杨播传》:“若率众一临,方寸各乱,人人思归,则郡围自解。不战而胜,昭然在目。”

沾风惹草

zhān fēng rě cǎo

比喻卖弄风流,挑逗、勾引异性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回:“左右街坊,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,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,打扮油样,沾风惹草,被这干人在街上,撒谜语,往来嘲戏。”

一个半个

yī gè bàn gè

指为数甚少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陈亮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尧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;于中应有,一个半个耻臣戎。”明·袁宏道《西湖杂记》:“吾辈粗根浮器,不曾见得一个半个智识,可轻易谈佛法哉?”

昭然著闻

zhāo rán zhù wén

昭然:明白的样子;著闻:众所闻知。指明明白白,大家都知道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传》:“符瑞之应,昭然著闻。”

张灯结彩

zhāng dēng jié cǎi

成语正音

结,不能读作“jiē”。

挂上灯笼,系上彩绸。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九回:“告谕城内居民,尽张灯结彩,庆赏佳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