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方便之门

fāng biàn zhī mén

成语正音

便,不能读作“pián”。

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,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王勃《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》:“维摩见柄,盖申方便之门;道安谢归,思远朝廷之事。”

改姓更名

gǎi xìng gēng míng

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闹铜台》楔子:“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,改姓更名离水乡。”

方头不劣

fāng tóu bù liè

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;不劣:倔强不驯顺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钱大尹智勘绯衣梦》第四折:“俺这里有个裴炎,好生方头不劣。”

改行自新

gǎi xíng zì xīn

改变行为,重新做人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东平思王刘宇传》:“今闻王改行自新,尊修经术,亲近仁人……朕甚嘉焉。”

北鄙之音

bēi bǐ zhī yīn

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
改柱张弦

gǎi zhù zhāng xián

改换琴柱,另张琴弦。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。

成语出处

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射策》:“玉陛舒奇抱,看琐尾啼饥众纷扰,惟改柱张弦,抡才访道。”

改政移风

gǎi zhèng yí fēng

改变风气习俗。

成语出处

《东观汉记·马廖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本。长安语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;城中好广眉,四方且半额;城中好广袖,四方用匹帛。’”

背碑覆局

bèi bēi fù jú

看过的碑文能背诵,棋局乱后能复旧。指记忆力强。

成语出处

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张蕴古》:“张蕴古,相州洹水人也。性聪敏,博涉书传,善缀文,能背碑覆局,尤晓时务,为州闾所称。”

防意如城

fáng yì rú chéng

意:心思,指私欲。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,象守城防敌一样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·守口如瓶》:“富郑公有‘守口如瓶、防意如城’之语。”

道三不着两

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

道:说话;着:接触到。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。形容说话不着边际

成语出处

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苏王文》:“道三不着两,四下乱倡扬,取得经来唐三藏,再莫管他人瓦上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