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改辙易途

gǎi zhé yì tú

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杨夔《复宫阙后上执政书》:“前车已覆,后车岂可蹑而行之,固当改辙易途,以取其不倾不蹶。”

放荡不羁

fàng dàng bù jī

成语正音

羁,不能读作“ē”。

羁:约束。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 >> 放荡不羁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王长文传》:“少以才学知名,而放荡不羁,州府辟命皆不就。”

背暗投明

bèi àn tóu míng

离开黑暗,投向光明。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,投向进步方面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:“今将军既知顺逆,弃暗投明,俱是一殿之臣,何得又分彼此。”

放饭流歠

fàng fàn liú chuò

歠:喝,饮。大口吃饭,大口喝汤。旧指没有礼貌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不能三年之丧,而缌小功之察;放饭流歠,而问无齿决,是之谓不知务。”

放虎自卫

fàng hǔ zì wèi

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。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。

成语出处

晋·常璩《华阳国志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:“此所谓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者也。”

改换门楣

gǎi huàn mén méi

门楣:门框上的横木。改变门第出身,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宋应星《风俗议》:“为士者,日思居官清要,而畎亩庶人,日督其稚顽子弟儒冠儒服,梦想科第,改换门楣。”

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

dào bù shí yí,yè bù bì hù

遗:遗失的东西;户:门。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,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 >> 道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子产退而为政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》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