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鲍鱼之次

bào yú zhī cì

卖咸鱼的店铺。鱼常腐臭,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。亦作“鲍鱼之次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大戴礼记·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;与小人游,贷乎如入鲍鱼之次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王聘珍解诂:“次,若今市亭然。”

耳濡目及

ěr rǔ mù jí

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
成语出处

明 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

抱屈衔冤

bào qū xián yuān

抱屈:受委屈;衔冤:含冤。形容人遭受冤屈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梁史》卷上:“这三个功臣,抱屈衔冤,诉于天帝。”

反复推敲

fǎn fù tuī qiāo

多次捉摸,选择最佳方案。 >> 反复推敲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贾岛初赴举,在京师,一日,于驴上得句云:‘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又欲着‘推’字,炼之未定。 《诗话总龟》

抱柱之信

bào zhù zhī xìn

用以表示坚守信约。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”

抱椠怀铅

bào qiàn huái qiān

铅,铅粉;椠,木简。皆书写用具。指勤于写作、校勘。同“握铅抱椠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沈遵《谢两府三启》:“然且抱椠怀铅,出入乎承明之署;荷囊持橐,上下乎太微之廷。”

倒持手板

dǎo chí shǒu bǎn

古代官员持手板以朝。倒持手板,指惊惶失态。同“倒执手版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再和林卿韵》词:“待得新亭,倒持手板,何似抽还政事堂。”

贩官鬻爵

fàn guān yù jué

鬻:卖;爵:爵位,官爵。出卖官爵,以敛取财物。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司马睿传》:“兵食资储,敛为私积;贩官鬻爵,威恣百城。”

倒持戈矛

dǎo chí gē máo

犹言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

成语出处

《新唐书·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,斯谓倒持戈矛,以鳟授寇者也。”

抱朴含真

bào pǔ hán zhēn

抱:保;朴:朴素;真:纯真、自然。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、纯真的自然天性,不要沾染虚伪、狡诈而玷污、损伤人的天性。

成语出处

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”晋·陶潜《劝农》:“傲然自足,抱朴含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