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盗钟掩耳

dào zhōng yǎn ěr

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>> 盗钟掩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
反裘负薪

fǎn qiú fù xīn

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同“反裘负刍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非鞅》:“无异于愚人,反裘而负薪,爱其毛。不知其皮尽也。”

二竖为虐

èr shù wéi nüè

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 >> 二竖为虐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
倒冠落佩

dǎo guān luò pèi

冠:帽子;佩:佩玉。这里指官服。脱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还乡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。”

抱布贸丝

bào bù mào sī

布:古代一种货币;贸:买卖。带了钱,来买丝。借指和女子接近。亦指进行商品交易。 >> 抱布贸丝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。”

二三其意

èr sān qí yì
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

成语出处

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戾。”

繁刑重赋

fán xíng zhòng fù

过重的刑罚和繁多的赋税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五卷:“齐景公不繁刑重赋,虽有田氏,齐不可取。”

抱令守律

bào lìng shǒu lǜ

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

成语出处
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但知抱令守律,早刑时舍,便云我能平狱。不知同辕观罪,分敛追财,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