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罚不当罪

fá bù dāng zuì

成语正音

当,不能读作“dànɡ”。

当:相当,抵挡。处罚和罪行不相当。 >>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。”

半身不遂

bàn shēn bù suí

成语正音

遂,不能读作“suì”。

遂:通“随”,顺从。原为医学病症名,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。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,部分不好,不够匀称。

成语出处

汉 张仲景《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》:“夫风之为病,当半身不遂,或臂不遂者,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。”

扼喉抚背

è hóu fǔ bèi

抚:按,捺。掐住咽喉,按住脊背。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,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。

成语出处

隋·卢思道《为北齐檄陈文》:“巨舰高舻,顺流东指江都、寿春之域;扼喉抚背之兵,飞龙赤马,绝水南越。”

半青半黄

bàn qīng bàn huáng

农作物还没有长好,青黄相接。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。

成语出处

《朱子全书·学》:“今既要理会,也要理会取透,莫要半青半黄,下梢都不济事。”

恶作剧

è zuò jù

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。

成语出处
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观其孜孜憨笑,似全无心肝者,而墙下恶作剧,其黠孰甚焉!”

旦暮入地

dàn mù rù dì

旦:早晨。暮:晚上。地:地府。早晚就要进入地府。表示年龄已高,随时都可能死去。

成语出处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龚胜传》:“吾受汉家厚恩,无以报,今年老矣,旦暮入地,谊岂以一身事二姓,下见故主哉!”

半面之旧

bàn miàn zhī jiù

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晋·袁彦伯《三国名人序赞》:“且观世人之相论也,徒以一面之交,定臧否之决。”

发政施仁

fā zhèng shī rén

发布政令,实施仁政。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:“方是时,二圣在位,发政施仁,惟恐不及。”

诞妄不经

dàn wàng bù jīng

荒诞虚妄,不合常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释道·夷僧行法》:“按骥上此疏时,思任发已逃去不获,乃为诞妄不经之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