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班师回朝

bān shī huí cháo

班:调回。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,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回:“后主(刘禅)下诏,宣孔明班师回朝,”

担雪填井

dān xuě tián jǐng

挑雪去填塞水井。比喻徒劳无功。

成语出处

《五灯会元·智海平禅师法嗣·净因继成禅师》:“大似担雪填井,傍若无人。”

发扬踔厉

fā yáng chuō lì

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太公之志也。”

半截入土

bàn jié rù tǔ

截:段。半段身子埋入土内。比喻人在世不久了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十二:“汝已半截入土,犹争高下呼?”

发蒙解惑

fā méng jiě huò

发蒙:启发蒙昧;解惑:解除疑惑。指启发开导,脱离蒙昧,解除疑惑。

成语出处

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故曰发蒙解惑,不足以言也。”

恶有恶报

è yǒu è bào

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。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·梁·萧衍《新酒肉文》:“行十恶者,受于恶报;行十善者,受于善报。”

担雪填河

dān xuě tián hé

挑雪去填塞河。比喻徒劳无功。

成语出处

《全元散曲·普天乐·嘲风情》:“姐姐每钻冰取火,婆婆每指山卖磨,哥哥每担雪填河。”

发愤忘食

fā fèn wàng shí

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
搬斤播两

bān jīn bō liǎng

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八卷:“如今这些贪人,拥着娇妻美妾,求田问舍,损人肥已,搬斤播两,何等肚肠。”

恶虎不食子

è hǔ bù shí zǐ

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。比喻不伤害亲近者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》:“山僧失口曰:‘恶习虎不食子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