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张冠李戴

zhāng guān lǐ dài

成语正音

冠,不能读作“ɡuàn”。

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。比喻认错了对象,弄错了事实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二《张公帽赋》:“谚云:‘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。’有人作赋云:‘物各有主,貌贵相宜。窃张公之帽也,假李老而戴之。’”

摘山煮海

zhāi shān zhǔ hǎi

摘:开发。开山炼铜,煮海取盐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李继和传》:“以朝廷雄富,犹言摘山煮海,一年商利不入,则或缺军须。”

湛湛青天

zhàn zhàn qīng tīan

湛湛:厚重的样子。比喻正义和公正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,也不见得湛湛青天。”

早为之所

zǎo wéi zhī suǒ

为:安排;所:处所。早点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。指应及早作安排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不如早为之所,无使滋蔓,蔓难图也。”

杅穿皮蠹

yú chuān shuǐ dù

杅:饮水器。比喻事先充分准备,谋定而后行动。

成语出处

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古者杅不穿,皮不蠹,则不出于四方。”

一彻万融

yī chè wàn róng

犹言一通百通。一个主要的弄通了,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唐顺之《与裘剡溪推官书》:“人能得此常理,设使为医,则必能究性命之源;为巫,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,一彻万融,所谓因源而得委也。”

摘奸发伏

tī jiān fā fú

摘:通“擿”,揭发;发伏:检举;伏:隐藏。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真摘奸发伏如神,皆此类也。”

糟糠之妇

zāo kāng zhī fù

糟糠: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、米糠等粗劣食物。指共过患难的妻子

成语出处

元·高则诚《琵琶记·一门旌奖》:“允备贞洁韦柔之德,糟糠之妇,今始见之。”

鬻驽窃价

yù nǔ qiè jià

谦词。指劣货而获优评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黄滔《蒋先锋》:“昨者赍持恶赋,刺谒清尘,本期刘子俊待以盖瓯之地,陆士衡处置于抚掌之间,岂期以寸获长,鬻驽窃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