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跋山涉川

bá shān shè chuān
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
大逆不道

dà nì bù dào

成语正音

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;逆,不能读作“niè”或“lì”。

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违反封建道德。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 >> 大逆不道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所不容,大逆无道。”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为妖恶言,大逆不道,请逮捕治。”

爱莫之助

ài mò zhī zhù

爱:爱惜;莫:不。虽然心中关切同情,却没有力量帮助。 >> 爱莫之助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
大仁大义

dà rén dà yì

形容为人宽厚,尊崇仁义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不知;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

捱三顶五

āi sān dǐng wǔ

形容人群拥挤,接连不断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覆帐之后,宾客如市,捱三顶五,不得空闲。”

大事不糊涂

dà shì bù hú tú

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,态度鲜明。 >> 大事不糊涂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

跋前踕后

bá qián jié hòu

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

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罗邺》:“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
大难临头

dà nàn lín tóu

成语正音

难,不能读作“艰难”的“nán”。

难:灾祸;临:来到。大祸落到头上。

成语出处

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临大难而不惧者,圣人之勇也。”

跋履山川

bá lǚ shān chuān
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