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碍口识羞

ài kǒu shí xiū

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

成语出处

《石点头·潘文子契合鸳鸯冢》:“这事关系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说出,莫要碍口识羞,两相耽误。“

大而无当

dà ér wú dàng

成语正音

当,不能读作“dānɡ”。

当:底。虽然大,却无底。原指大得无边际。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、不合用。 >> 大而无当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肩吾问于连叔曰:‘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返,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’”

爱国如家

ài guó rú jiā

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。

成语出处

汉·荀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封建诸侯各世其位,欲使亲民如子、爱国如家。”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,故皇天亦祐之如子。”

挨肩并足

āi jiān bìng zú

形容人群拥挤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那山中远近人家,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,竟来观看,挨肩并足,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。”

哀毁骨立

āi huǐ gǔ lì

成语正音

骨,不能读作“ɡú”。

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 >> 哀毁骨立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
大而化之

dà ér huà zhī

化:改变,转变。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。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

大放厥词

dà fàng jué cí

厥:其,他的;词:文辞,言辞。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。现用来指大发议论。 >> 大放厥词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

矮人看场

ǎi rén kàn chǎng

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,自己没有主见。也比喻见识不广。

成语出处

《朱子语类》卷二十七:“正如矮人看戏一般,见前面人笑,他也笑,他虽眼不曾见,想必是好笑,便随他笑。”

大慈大悲

dà cí dà bēi

慈: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;悲: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;慈悲:佛家语,救人苦难。形容人心肠慈善。

成语出处

《妙法莲花经·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无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