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一以贯之

yī yǐ guàn zhī

贯:贯穿。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’曾子曰:‘唯。’子出,门人问曰:‘何谓也?’曾子曰:‘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’”

言人人殊

yán rén rén shū

殊:不同。说的话个个不同。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。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:“尽召长老诸生,问所以安集百姓,如齐故诸儒以百数,言人人殊。参未知所定。”

有所作为

yǒu suǒ zuò wéi

成语正音

作,不能读作“zuō”。

可以做事情,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

成语出处

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
殷天震地

yǐn tiān zhèn dì

殷:震动。震天动地,形容声音很大

成语出处

《明史·王家屏传》:“今骄阳烁石,小民愁苦之声殷天震地,而独未彻九阍。”

一语破的

yī yǔ pò dì

成语正音

语,不能读作“不以语人”的“yù”;的,不能读作“的确”的“dí”或“好的”的“de”。

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句话就说中要害。

成语出处

唐 李欣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吾家令弟才不羁,五言破的人共推。”

雨巾风帽

yǔ jīn fēng mào

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。常借指浪游之客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朱敦儒《感皇恩·游□□园感旧》词:“主人好事,坐客雨巾风帽。”宋·陈三聘《梦玉人引》词:“雨巾风帽,昔追游、谁念旧踪迹。”

雁塔题名

yàn tǎ tí míng

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。

成语出处
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进士题名,自神龙之后,过关宴后,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。”

有目无睹

yǒu mù wú dǔ

犹言有眼无珠。用来责骂人瞎了眼,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轼《淮阴侯庙记》:“淮阴少年,有目无睹,不知将军,用之如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