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余桃啖君

yú táo dàn jūn

比喻爱憎喜怒无常。 >> 余桃啖君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。卫国之法,窃驾君车者罪刖。弥子瑕母病,人间往夜告弥子,弥子矫驾君车以出,君闻而贤之口:‘孝哉,为母之故,忘其刖罪。’异日,与君游于果园,食桃而甘,不尽,以其半啖君,君曰:‘爱我哉, [下续示例]

偃旗仆鼓

yǎn qí pú gǔ

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苏洵《权书·法制》:“偃旗仆鼓,寂若无气,严戢兵士,敢哗者斩。”

迎门请盗

yíng mén qǐng dào

比喻至孝。 >> 迎门请盗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典出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咨少孤,有孝行……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。”

饮泉清节

yǐn quán qīng jié

指廉正清白的节操。 >> 饮泉清节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良吏传·吴隐之》载:隆安中,吴为广州刺史,经石门,“有水名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”,吴“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”抵任后,吴“清操逾厉”。

于安思危

yú ān sī wēi

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

有天没日

yǒu tiān méi rì

比喻说话毫无畏惧和顾忌。 >> 有天没日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回:“众小厮见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,吓得魂飞魄丧,把他捆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