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应答如流

yìng dá rú liú

成语正音

应,不能读作“yīnɡ”。

对答像流水一样。形容答语敏捷流利。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张华传》:“华应对如流,听者忘倦。”

一曝十寒

yī pù shí hán

曝:晒。原意是说,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,晒一天,冻十天,也不可能生长。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,一时又懒散,没有恒心。 >> 一曝十寒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曝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
有口无心

yǒu kǒu wú xīn

嘴上说了,心里可没那样想。指不是有心说的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张南庄《何典·序》:“总属有口无心,安用设身处地。”

研精毕智

yán jīng bì zhì

犹研精竭虑。专心研究,尽力思考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唐顺之《〈右编〉序》:“经国之士,研精毕智,所以因势而曲为之虑者,虽不可为典要,而亦未尝无典要也。”

盂方水方

yú fāng shuǐ fāng

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,水也成为什么形状。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。

成语出处

《荀子·君道》:“君者盘也,盘圆而水圆;君者盂也,盂方而水方。”

因地制宜

yīn dì zhì yí

成语正音

宜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
因:依据;制:制定;宜:适当的措施。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,制定适宜的办法。 >> 因地制宜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夫筑城郭,立仓库,因地制宜,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