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形于言色

xíng yú yán sè

色:神色。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何无忌传》:“少有大志,忠亮任气,人有不称其心者,辄形于言色。”

胸中柴棘

xiōng zhōng chái jí

棘:有刺的草。比喻人阴险狠毒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人谓庾元规名士,胸中柴棘三斗许。”

悬鞀建铎

xuán táo jiàn duó

指听取臣民意见。 >> 悬鞀建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语出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禹之时,以五音听治,悬钟鼓磬铎,置鞀,以待四方之士。为号曰:教寡人以道者击鼓,谕寡人以义者击钟,告寡人以事者振铎,语寡人以忧者击磬,有狱讼者摇鞀。”

朽木之才

xiǔ mù zhī cái

朽木:腐烂的木头。像烂木头的人才。比喻不堪造就或无用的人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认金梳》第三折:“量你何足道哉,斗筲之器,粪土之墙,朽木之才,精狗儿之人。”

虚而虚之

xū ér xū zhī

虚:空虚。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,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

成语出处

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”

五尺童子

wǔ chǐ tóng zǐ

五尺:古代尺短,所以以五尺指儿童的身高。泛指儿童。

成语出处

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饴胶丝,加之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”

胸中丘壑

xiōng zhōng qiū hè

丘:山丘;壑:山沟。指作画前心中已有山水胜迹的轮廓。比喻心中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置早有定见

成语出处

《宣和画谱》:“于是落笔则胸中邱(丘)壑尽在眼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