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校短推长

xiào duǎn tuī cháng

指衡量人物的长处和短处。同“校短量长”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冯宿《魏府狄梁公祠堂碑》:“楼伊侈谋,将易储皇。公陈不可,校短推长。”

无恶不为

wú è bù wéi

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同“无恶不作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隋书·杨秀传》:“嫉妒于弟,无恶不为,无孔怀之情也。”

现世现报

xiàn shì xiàn bòo

报:报应。原为佛家语。后指人做了恶事,今生就会得到报应。意指报应很快。

成语出处

唐·释道世《法苑珠林·妄语部》卷九十三:“是人现得,恶口恶色,所言虽实,人不信受,众皆憎恶,不喜见之,是名现世,恶业之报。”

心腹之患

xīn fù zhī huàn

成语正音

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心腹:比喻要害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。也泛指最大的隐患。 >> 心腹之患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寇贼在处,四肢之疾;内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

无父无君

wú fù wú jūn

孟轲斥责墨翟、杨朱之语。后以讥刺无伦常者。

成语出处
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杨氏为我,是无君也;墨氏兼爱,是无父也。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。”

相濡相呴

xiāng rú xiāng xǔ

濡:湿润;呴:吐口水。互相吐口水,湿润对方。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>> 相濡相呴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
显祖扬宗

xiǎn zǔ yáng zōng

指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无名氏《魏征改诏》第一折:“博得个官高禄重,都则要敬于事上要摅忠,咱人要立身行道,显祖扬宗。”

无迹可求

wú jì kě qiú

没有踪迹可以寻求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。同“无迹可寻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“盛唐诸人,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