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习为故常

xí wéi gù cháng

故常:常例。经常如此,养成习惯,就被当作常规了

成语出处

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勋戚·沈禄》:“盖承成化以来,滥授冗员,俱以中旨批出,遂习为故常,不以为怪也。”

心不在焉

xīn bù zài yān

成语正音

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
衔悲茹恨

xián bēi rú hèn

衔:含。茹:吃。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。亦作“衔悲蓄恨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还冤记》:“尸骸流漂,怨酷无双,奉违累载,一旦长辞,衔悲茹恨,如何可说,歔欷不能自胜。”

胁肩低首

xié jiān dī shǒu

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。同“胁肩低眉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汉景帝前三年》:“功义如此,尚见疑于上,胁肩低首,累足抚衿。”

向火乞儿

xiàng huǒ qǐ ér

向火:烤火;乞儿:乞丐。近火取暖的气丐。比喻趋炎附势的人。

成语出处

五代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向火乞儿》:“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,一旦火尽灰冷,暖气何在?”

袭凡蹈故

xí fán dǎo gù

袭:因袭;蹈:蹈袭。因袭俗套,循蹈旧轨

成语出处

明·方孝孺《与舒君书》:“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说,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,缀缉成篇者。”

涎玉沫珠

xián yù mò zhū

流出美玉,吐出珍珠。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樊宗师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木腔瀑三丈余,涎玉沫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