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

xiàng zhuāng wǔ jiàn,zhì zài pèi gōng

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。同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 >> 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清·黄小配《大马扁》第四回:“在康有为之意,志在成名(余成名),如项庄舞剑,志在沛公,今见成名动也不动,已自愧悔。”

弦外之意

xián wài zhī yì

成语正音

弦,不能读作“xuán”。

弦:乐器上发音的丝线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范晔传》:“其中体趣,言之不可尽。弦外之意,虚响之音,不知所从而来。”

西邻责言

xī lín zé yán

西邻:西部的邻国;责言:问罪的话。原指秦国(在西)向晋国(在东)问罪。后泛指别人的责备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西邻责言,不可偿也。”

邪不伐正

xié bù fá zhèng

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。同“邪不犯正”。

成语出处

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巫列》:“夫妖不胜德,邪不伐正,天之经也。”

徙善远罪

xǐ shàn yuǎn zuì

趋向善良,远离罪恶。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故礼之教化也微,其止邪也于未形,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。”

小屈大申

xiǎo qū dà shēn

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。 >> 小屈大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,虽尺枉而寻直,终扬光以发辉也。 《三国志·蜀志·郤正传》

违恩负义

wéi ēn fù yì

违逆自己的恩人,有负其往日情义,使之受到伤害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扶南国传》:“永不恭从,违恩负义,叛主之愆,天不容载。”

雾里看花

wù lǐ kàn huā

原形容年老视力差,看东西模糊,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。 >> 雾里看花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唐·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诗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”

逍遥自娱

xiāo yáo zì yú

指无拘无束,自得其乐。

成语出处

唐·李珏《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》:“池台琴酒,逍遥自娱,贤士大夫,尚其轨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