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无拳无勇

wú quán wú yǒng

拳:力气,力量。没有武力,也没有勇气。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彼何人斯,居河之麋;无拳无勇,职为乱阶。”

未老先衰

wèi lǎo xiān shuāi

成语正音

衰,不能读作“cuī”。

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。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汪琬《与参议施先生书》:“琬殷忧(车感)轲,未老先衰。”

逍遥法外

xiāo yáo fǎ wài

逍遥:优游自得的样子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,仍然自由自在。

成语出处

南朝 梁 萧统《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

相惊伯有

xiāng jīng bó yǒu

伯有: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,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。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。 >> 相惊伯有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郑人相惊以伯有,曰:‘伯有至矣。’则皆走,不知所往。”

遐州僻壤

xiá zhōu pì rǎng

指边远偏僻的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宋濂《送王明府之官序》:“我国家重于民社之寄,虽遐州僻壤,必慎选守令以抚摩其人民,苏息其凋瘵。”

先礼后兵

xiān lǐ hòu bīng

礼:礼貌;兵:武力。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,如果行不能,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。 >> 先礼后兵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
畏敌如虎

wèi dí rú hǔ

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徐光启《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》:“自然人贾勇,何至如今畏敌如虎,视营伍如蹈阱乎?”

先圣先师

xiān shèng xiān shī

旧时尊称孔子;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学者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”

无所不用其极

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

极:穷尽。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。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。

成语出处

《礼记·大学》:“《诗》曰:‘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’,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

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

wéi huǐ fú cuī,wéi shé ruò hé

虺:小蛇;弗:不;摧:消灭。小蛇不打死,大了就难办。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,必有后患。 >> 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越王好信以爱民,四方归之;年谷时熟,日长炎炎,及吾犹可以战也。为虺弗摧,为蛇将若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