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自矜其勇

zì jīn qí yǒng

矜:自以为贤能。自以为勇敢过人

成语出处

明·周承邦《兵家要领·戒骄篇》:“骄则自高其功,自神其智,自矜其勇。”

至德要道

zhì dé yào dào

至:极,最。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

成语出处

《孝经·开宗明义》:“先王有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。”

自知而不自见

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

自知:有自知之明;自见:自我显示。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

成语出处

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德经》:“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,自爱而不自贵也。”

遗簪坠履

yí zān zhuì lǚ

比喻旧物或故情。同“遗簪坠屦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北史·韦夐传》:“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,恶与之同出,不与同归。吾之操行,虽不逮前烈,然舍旧录新,亦非吾志也。”

自惟至熟

zì wéi zhì shú

惟:思、想。自己考虑得已非常成熟

成语出处

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朝廷有法,自惟至熟,有必不堪者七,甚不可者二。”

置棋不定

zhì qí bù dìng

置:放。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。比喻遇事犹疑不决

成语出处

宋·李纲《议责成》:“譬犹奕者,置棋不定,不足以胜敌。”

自我作祖

zì wǒ zuò zǔ

自:从,由。由我创新,不循旧法。指不因袭前人旧例,有所创新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谭剧杂札》:“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《康衢》、《击壤》,谓‘自我作祖,出口成章’,岂不可笑!”

至纤至悉

zhì xiān zhì xī

纤:细微;悉:详尽。形容极其细致周密

成语出处

汉·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古之治天下,至纤至悉也,故其畜积足恃。”

自相抵牾

zì xiāng dǐ wǔ

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

成语出处

章炳麟《答梦庵》:“梦庵既以声闻缘觉与大乘菩萨有悲观乐观之分,而复言佛法无二、何自相抵牾至此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