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先见之明

xiān jiàn zhī míng

成语正音

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明·指眼力。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。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。 >> 先见之明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”

西赆南琛

xī jìn nán chēn

谓四方皆来朝贡为“西赆南琛”。赆,贡物。琛,珍宝。

成语出处

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西赆浮玉,南琛没羽。吴歈越吟, 荆艳楚舞。”

先斩后奏

xiān zhǎn hòu zòu

成语正音

奏,不能读作“zhòu”。

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,然后再报告帝王。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,造成既成事实,然后再向上级报告。 >> 先斩后奏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申屠嘉传》:“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。”颜师古注:“言先斩而后奏。”《新五代史·梁臣传·朱珍》:“珍偏将张仁遇珍曰:‘ 军中有犯令者,请先斩而后白。’”

遐迩著闻

xiá ěr zhù wén

远近闻名。形容名声很大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尼波罗国》:“近代有王,号鸯输代摩,自制《声明论》,重学敬德,遐迩著闻。”

文炳雕龙

wén bǐng diāo lóng

炳:形容有文采;雕龙:擅长写文章。文章写得很出色,极富文采

成语出处

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质侔和璧,文炳雕龙,耀天邑,衣锦旧邦。”

相反相成

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

成语正音

相,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
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,实际上是互相依赖,互相促进的。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仁之与义,敬之与和,相反而皆相成也。”

夕寐宵兴

xī mèi xiāo xīng

晚睡早起。形容勤奋不息。同“夙兴夜寐”。

成语出处

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是故夕寐宵兴,搜奖忠烈;潜构崎岖,遇上履虎;乘机奋发,义不图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