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成语

忠臣孝子

zhōng chén xiào zǐ

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

成语出处
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使生死终始若一,一足以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极也。”

忠君报国

zhōng jūn bào guó

忠于国君,报效国家

成语出处

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萃》第二折:“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”

谊不容辞

yì bù róng cí

犹言义不容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

成语出处

明·杨荣《送陈司业诗序》:“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,谊不容辞,故为序如此。”

忠言奇谋

zhōng yán qí móu

谋:计谋。忠诚的进盲,出众的谋略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良传》:“友人不肯见,曰‘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,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。’”

执鞭随蹬

zhí biān suí dèng

手里拿着马鞭,跟在马镫旁边。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

终日终夜

zhōng rì zhōng yè

终:竟,尽。整天整夜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

逸态横生

yì tài héng shēng

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。

成语出处

北周庚信《序》:“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,下笔成章,逸态横生,新情振起,风雨争飞,鱼龙各变。”

自贻伊戚

zì yí yī qī

贻:遗留;伊:此;戚:忧愁,悲哀。比喻自寻烦恼,自招忧患。 >> 自贻伊戚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经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心之忧矣,自诒伊戚。”

众散亲离

zhòng sàn qīn lí

叛:背叛;离:离开。众人反对,亲人背离。形容完全孤立,不得人心

成语出处

《晋书·慕容垂传》:“淮南之败,众散亲离,而垂侍卫圣躬,诚不可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