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式成语

大是大非

dà shì dà fēi

属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。

成语出处

徐迟《歌德巴赫猜想》:“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,大是大非,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。”

跋山涉川

bá shān shè chuān
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
大逆不道

dà nì bù dào

成语正音

不,不能读作“bú”;逆,不能读作“niè”或“lì”。

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违反封建道德。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 >> 大逆不道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所不容,大逆无道。”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为妖恶言,大逆不道,请逮捕治。”

大仁大义

dà rén dà yì

形容为人宽厚,尊崇仁义。

成语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不知;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

跋前疐后

bá qián zhì hòu

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

宋·陈亮《谢罗尚书启》:“直情径行,视毁誉如风而不恤;跋前疐后,方进退惟谷以堪惊。”

捱三顶五

āi sān dǐng wǔ

形容人群拥挤,接连不断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覆帐之后,宾客如市,捱三顶五,不得空闲。”

跋前踕后

bá qián jié hòu

同“跋胡疐尾”。比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

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罗邺》:“而跋前踕后,绝域无聊,独奈其命薄何?”一本作“跋前疐后”。

爱富嫌贫

ài fù xián pín

嫌弃贫穷,喜爱富有。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、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