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屠龙之伎

tú lóng zhī jì

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刘禹锡《何十赋》:“屠龙之伎,非曰不伟。时无所用,莫若履豨。”

投杼之惑

tóu zhù zhī huò

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;惑:疑心。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。 >> 投杼之惑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当是不逞之人,曲为口端之说,遂怀市虎之疑,乃致投杼之惑耳。 《梁书·侯景传》

是非之地

shì fēi zhī dì

有麻烦或争议的地方

成语出处
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下册:“我想第一步只有让你师父跳出是非之地,哪一方面都不帮。”

天之骄子

tiān zhī jiāo zǐ

成语正音

子,不能读作“zhǐ”。

骄子: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。老天爷的宠儿。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,后也指为父母溺爱、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。 >> 天之骄子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
瓦合之卒

wǎ hé zhī zú

瓦合:碎瓦相拼合。卒:士兵。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。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食其曰:‘足下起瓦合之卒,收散乱之兵,不满万人,欲以径入强秦,此所谓探虎口者也。’”

恬不知耻

tián bù zhī chǐ

成语正音

恬,不能读作“ɡuā”。

做了坏事满不再乎,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八:“倪芳饮后,必有狂怪,恬然不耻。”宋·吕祖谦《左氏博议·卫礼至为铭》:“卫礼至行险,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”

脱缰之马

tuō jiāng zhī mǎ

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。

成语出处

茅盾《夜读偶记》:“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,信笔所之,常如脱缰之马,离题颇远。”

恬不为怪

tián bù wéi guài

恬:安然;为:认为。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,毫不觉得奇怪。

成语出处

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坏败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