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社稷之役

shè jì zhī yì

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;役:供职。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

成语出处
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少仪》:“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无讪,有亡而无疾,颂而无谄,谏而无骄,怠则张而相之,废则帚而更之,谓之社稷之役。”

三迭阳关

sān dié yáng guān

三迭:反复歌唱某一句;阳关:古关名,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。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。后也比喻离别。

成语出处

唐·王维《渭城曲》诗:“渭城朝雨浥清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”

社稷之器

shè jì zhī qì

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;器:人才。国家的栋梁之材

成语出处

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又称蒋琬》:“蒋琬,社稷之器,非百里之才也。”

社稷之臣

shè jì zhī chén

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。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。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季氏》:“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”

三百六十行

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

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。

成语出处

明 无名氏《白兔记 投军》:“左右的,与我扯起招军旗,叫街坊上民庶,三百六十行做买卖的,愿投军者,旗下报名。”

舍命救人

shě mìng jiù rén

舍:放弃。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

成语出处

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人家有急事,咱拉着他跑,这不是舍命救人!”

十面埋伏

shí miàn mái fú

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。 >> 十面埋伏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,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。”

绳之以法

shéng zhī yǐ fǎ

成语正音

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根据法律制裁。

成语出处

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以文帝之明,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
十里长亭

shí lǐ cháng tíng

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,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,供行人何处,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。

成语出处

《白孔六帖》卷九:“十里一长亭,五里一短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