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正式成语

三十而立

sān shí ér lì

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 >> 三十而立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
入室弟子

rù shì dì zǐ

入室:到家;弟子:学生,徒弟。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

成语出处
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
入幕宾

rù mù bīn

幕:帐幕;宾:客人。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

成语出处

李瑞《送宋校书赴宣州幕》诗:“远避看书吏,行当入幕宾。”

森严壁垒

sēn yán bì lěi

原指军事戒备严密。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。

成语出处

毛泽东《西江月 井冈山》词:“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”

三思而行

sān sī ér xíng

成语正音

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;行,不能读作“hánɡ”。
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 >> 三思而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
三思而后行

sān sī ér hòu xíng
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 >> 三思而后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
丧门星

sàng mén xīng

爱争吵的人。比喻带来灾祸或者晦气的人

成语出处
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犯着这位丧门星,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,我先去碰碰看罢!”

丧门神

sāng mén shén

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,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

成语出处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山上有个强人,平生只好杀人,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,姓鲍名旭。”

三十三天

sān shí sān tiān
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
成语出处

《胜鬘宝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国音不同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