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带三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三头对案这样含有三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三字的成语!

三头对案

成语拼音

sān tóu duì àn

成语解释

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,讲清楚事情真相。

成语出处

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17回:“今天人们都在此处,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。”

三思而行

成语拼音

sān sī ér xíng

成语解释

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 >> 三思而行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
颠三倒四

成语拼音

diān sān dǎo sì

成语解释

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。

成语出处
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
三复斯言

成语拼音

sān fù sī yán

成语解释

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《白圭》。”朱熹注:“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一日三复此言。”

接三换九

成语拼音

jiē sān huàn jiǔ

成语解释

接三:新娘出嫁后三天回娘家;换九:结婚九天双方互送礼物。指结婚嫁娶的风俗

成语出处
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6回:“你长大出嫁的时节,我与你打簪环,做铺盖,买梳头匣子,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。”

血国三千

成语拼音

xuè guó sān qiān

成语解释

喻指众多的诸侯国。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,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,故称。 汉 扬雄 《法言·渊骞》:“﹝或問﹞‘貨殖。’曰:‘蚊。’曰:‘血國三千,使捋疏,飲水,褐博,没齒無愁也。’” 汪荣宝 义疏:“ 宋 ( 宋咸 )云:‘三千國者,昔 禹 會 塗山 ,執玉帛者萬國,於 商 周 之世,已漸并之矣,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。’ 吴 ( 吴祕 )云:‘ 周 一千八百國,而 漢 郡國一百三、縣邑千三百一十四,云三千者,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,且言其多歟?’ 司馬 ( 司馬光 )云:‘三千,言其衆也。’ 俞 ( 俞樾 )云:‘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 始建國 四年,授諸侯茅土,諸侯之員千有八百,附城之數亦如之。”是合諸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。血國三千,依 莽 制言之,舉成數耳。 楊子 此文,蓋亦有譏焉。是時以圖簿未定,未授國邑,且令受奉都内,月錢數千,諸侯皆困乏,至有庸作者。 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之曰蚊,又復爲此言,若謂彼貨殖者,亦猶蚊之爲蟲,食人之血以生耳。今天下建國三千,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。乃使之捋疏,飲水,褐博,没齒無愁邪?……’按 宋 吴 解此,固爲曲説。 俞 據 莽 制爲釋,亦紆回難通。 温公 謂三千言其衆,是也。”

汤去三面

成语拼音

tāng qù sān miàn

成语解释

泛言普施仁德。 >> 汤去三面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出,见野张网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,尽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,祝曰:‘欲左,左。欲右,右。不用命,乃入吾网。’诸侯闻之,曰:‘汤德至矣,及禽兽。’”

六街三陌

成语拼音

liù jiē sān mò

成语解释

泛指大街小巷。同“六街三市”。

成语出处

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玉琢成六街三陌,恰便似粉妆就殿阁楼台。”

挨三顶五

成语拼音

āi sān dǐng wǔ

成语解释

形容人多,连接不断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平妖传》:“众人挨三顶四,簇拥将来,一个个伸出手来,求太医看脉。”

三好两歉

成语拼音

sān hǎo liǎng qiàn

成语解释

指时好时病。形容体弱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四:“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,一貌如花,且是聪明,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,有些小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