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带声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消声灭迹这样含有声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声字的成语!

消声灭迹

成语拼音

xiāo shēng miè jì

成语解释

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
成语出处

《艺文类聚》卷三六引北周庚信《五月披裘负薪画赞》:“禽巢欲远,鱼穴惟深,消声灭迹,何必山林!”

声色并厉

成语拼音

shēng sè bìng lì

成语解释

声色:声音和脸色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

成语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敦声色并厉,欲以威力便从己。”

声气相求

成语拼音

shēng qì xiāng qiú

成语解释

指志同道合,意气相投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:“腹心相照者,谓之知心;声气相求者,谓之知音。”

赫赫声名

成语拼音

hè hè shēng míng

成语解释

赫赫:显耀盛大的样子;名:名声。非常显赫的名声

成语出处

唐·张籍《送白宾客分司东都》:“赫赫声名三十春,高情人独出尘埃。”

莺声燕语

成语拼音

yīng shēng yàn yǔ

成语解释

莺:黄鹂。燕子的话语,黄鹂的歌声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。

成语出处

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袅娜复轻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语若流莺声似燕,丹青,燕语莺声怎画成?”

声势浩大

成语拼音

shēng shì hào dà

成语解释

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
成语出处
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
屏声敛息

成语拼音

píng shēng liǎn xī

成语解释

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。

成语出处

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”汉·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

怨声载道

成语拼音

yuàn shēng zài dào

成语解释

载:充满。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。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。 >> 怨声载道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诗比·大雅·生民》:“实覃实訏,厥声载路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开门受赂,署用非次,天下纷然,怨声满道。”

泼声浪气

成语拼音

pō shēng làng qì

成语解释

泼:泼辣;浪:放浪。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。形容撒泼的神态

成语出处
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,怕薛蟠心软意活了,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。”

狗马声色

成语拼音

gǒu mǎ shēng sè

成语解释

良犬、骏马、音乐、女色。泛指养狗、骑马、听歌、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。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。

成语出处

宋·张孝祥《宣州新建御书阁记》:“谓虽极天下之贵,而退朝燕息,从容娱乐者,独在于是,狗马声色技巧之奉,不皇及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