差之毫牦,失之千里 阅读更多 关于差之毫牦,失之千里成语拼音chà zhī háo máo,shī zhī qiān lǐ成语解释同“ 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 ”。氂,亦作“ 釐 ”。《魏书·乐志》:“但氣有盈虚,黍有巨細,差之毫氂,失之千里。”《旧唐书·魏徵传》:“此乃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。” 元 高文秀 《襄阳会》第一折:“俺父親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掉在壕裏,簽了大腿。”《玉娇梨》第十二回:“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,一着不到,滿盤從起。”
惊慌失色 阅读更多 关于惊慌失色成语拼音jīng huāng shī sè成语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
记功忘失 阅读更多 关于记功忘失成语拼音jì gōng wàng shī成语解释指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。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夫立政之要,,是以武帝舍安国于徒中,宣帝征张敞于亡命。”一本作“记功忘过”。
不失黍絫 阅读更多 关于不失黍絫成语拼音bù shī shǔ lěi成语解释犹言丝毫不差。絫、黍,微小的重量。成语出处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权轻重不失黍絫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十黍为絫,十絫为一铢。”
掩面失色 阅读更多 关于掩面失色成语拼音yǎn miàn shī sè成语解释掩:遮盖。遮着脸不敢看,脸因惊恐而变色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用刀刮骨,悉悉有声。帐上帐下见者,皆掩面失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