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0
带象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超以象外这样含有象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象字的成语!

超以象外

成语拼音

chāo yǐ xiàng wài

成语解释

以:用法等同“于”。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形容诗文意境雄浑、超脱。也比喻置身世外,脱离现实的空想。

成语出处

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

太平无象

成语拼音

tài píng wú xiàng

成语解释

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。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。

成语出处

《资治通鉴·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会上御延英,谓宰相曰:‘天下何时当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对曰:‘太平无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虽非至理,亦谓小康。陛下若别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

人心不足蛇吞象

成语拼音

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

成语解释

比喻人贪心不足,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。 >>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战国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

气象一新

成语拼音

qì xiàng yī xīn

成语解释

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,显得很光彩

成语出处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4卷:“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,唬了一跳,飞风报与老鸨。”

香象渡河

成语拼音

xiāng xiàng dù hé

成语解释

佛教用语。比喻悟道精深。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。

成语出处

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一:“如恒河水,三兽俱渡,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,或不至底;象则尽底。”

象齿焚身

成语拼音

xiàng chǐ fén shēn

成语解释

焚身:丧生。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。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象有齿以焚其身,贿也。”

拽象拖犀

成语拼音

zhuài xiàng tuō xī

成语解释

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。形容勇力过人。

成语出处

元·无名氏《大战邳彤》第一折:“凭着我拽象拖犀胆气雄,更那堪武艺精,怕什么奸贼巨鹿狠邳彤。”元·无名氏《活拿萧天佑》第二折:“我可也杀人放火偏能惯,拽象拖犀气力高。”

象牙之塔

成语拼音

xiàng yá zhī tǎ

成语解释

指主张“为艺术而艺术”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。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。

成语出处

鲁迅《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》:“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,还有一条路,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,要为艺术而艺术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。”

象箸玉杯

成语拼音

xiàng zhù yù bēi

成语解释

象箸:象牙筷子;玉杯:犀玉杯子。形容生活奢侈。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象箸玉杯,必不羹菽藿,则必旄象豹胎。”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纣始为象箸,箕子叹曰:‘彼为象箸,必为玉杯。’”

万象森罗

成语拼音

wàn xiàng sēn luó

成语解释

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。

成语出处

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森罗万象,总在遮一碗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