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成语

更新时间:2020-06-03 16:02
带忠字的成语有哪些,例如公忠体国这样含有忠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?下面为您展示更多关于带忠字的成语!

公忠体国

成语拼音

gōng zhōng tǐ guó

成语解释

指尽忠为国。

成语出处

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〈侈靡篇〉的研究》:“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,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,来办这项国事。”

孝悌忠信

成语拼音

xiào tì zhōng xìn

成语解释

指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忠于君主,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。

成语出处

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祖统制显灵救驾》:“凡遇人,只劝人以‘孝悌忠信’四字。”

忠心耿耿

成语拼音

zhōng xīn gěng gěng

成语解释

耿耿:忠诚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忠诚。

成语出处
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七回:“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损躯,虽大事未成,然忠心耿耿,自能名垂不朽。”

大奸似忠

成语拼音

dà jiān sì zhōng

成语解释

奸:邪恶,诈伪。内心奸恶,貌似忠厚

成语出处

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3卷:“大奸似忠,外视朴野,中藏巧诈。”

竭忠尽智

成语拼音

jié zhōng jìn zhì

成语解释

毫无保留地献出一片忠诚和所有才智。

成语出处

《屈原列传》:“屈平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。”

忠言逆耳

成语拼音

zhōng yán nì ěr

成语解释

逆耳:不顺耳。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,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。 >> 忠言逆耳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良药苦于口,而智者劝而饮之,知其入而已己疾也;忠言拂于耳,而明主听之,知其可以致功也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
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

成语拼音

jìn sī jìn zhōng,tuì sī bǔ guò

成语解释

在朝廷做官,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;辞官隐退时,就反省自己,以弥补过失。

成语出处

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林父之事君也,进思尽忠,退思补过,社稷之卫也,若之何杀之?”

精忠报国

成语拼音

jīng zhōng bào guó

成语解释

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 >>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

成语出处

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
忠君报国

成语拼音

zhōng jūn bào guó

成语解释

忠于国君,报效国家

成语出处

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萃》第二折:“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”

忠贞不渝

成语拼音

zhōng zhēn bù yú

成语解释

贞: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;渝:改变,违背。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
成语出处

郭小川《团泊洼的秋天》:“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;忠贞不渝,新美如画。”